当前位置:学生工作网  >>  "一站式"学生社区  >>  浏览文章

文化建设+云南经济管理学院+构建 “五育融合”社区文化生态 培育时代新人

更新时间:2025年06月19日       访问:0       编辑:学生工作部

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以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为文化育人主阵地,聚焦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”目标,构建“五育融合、多元共生”的社区文化体系。通过统筹思政文化、专业文化、传统文化与自治文化,打造具有时代特征、经管特色、社区特点的文化品牌,让社区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“文化熔炉”。

一、思政文化铸魂,构建红色育人场域

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区文化建设全过程,打造“沉浸式”红色文化阵地。各社区设立“思政精品空间”“党团活动室”,开展“延安精神宣讲”“党史故事分享会”等活动。砺剑社区打造“国防教育文化长廊”,通过军事装备模型展示、抗战历史图文展览,结合“国旗下的思政课”,培养学生爱国情怀;至善社区开展“党员示范宿舍”挂牌仪式,36个社区党支部引领形成“一个党员一面旗”的文化氛围,学生党员主动担任“社区红色讲解员”。

微信图片_20250621185328.jpg


社区开展“一月一主题”活动,清明时节组织“青龙烈士陵园扫墓”,五四青年节举办“纪念五四运动”主题展,七一建党日开展“微党课进社区”等活动,覆盖全部社区,推动“思政小课堂”与“社会大课堂”在社区无缝对接。

微信图片_20250621185408.jpg


二、专业文化赋能,打造社区特色品牌

学校打破“社区仅为生活空间”的传统认知,将专业教育融入社区文化建设,每年举办“学生社区(公寓)文化节”,形成“一社区一主题,一社区一专业特色”的育人格局。

微信图片_20250621185414.jpg


微信图片_20250621185420.jpg


工匠部落社区开设“建筑模型制作工作坊”,学业导师带领学生进行CAD绘图实操、建筑材料实验,社区内设置“建筑设计成果展”,展示学生自主设计的民居、桥梁模型,形成“专业技能在社区锤炼”的特色。“艺术+”社区以非遗传承为核心,组织扎染、陶艺、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,邀请非遗传承人驻点指导,学生作品在社区“艺术长廊”定期展出。信智社区举办“AI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”讲座,邀请行业专家解析人工智能、物联网技术趋势。医家仁社区开设“中医养生文化节”,提供艾灸体验、中药辨识等服务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区文化资源。

三、社区课程打造,构建非学科育人体系

社区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,把第二课堂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,建设满足学生成人成才需求的素质教育体系。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、通识学院、创新创业学院、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、就业指导中心、体育教育中心、美育教育中心、劳动教育中心、李可染画院·云南艺术研修中心、云南大学生非遗双创实践中心、艺术文化产业学院、大学生退役军人创业园、国防教育基地等搭建各类教育平台,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育人体系。结合一院一品、一院一赛、一社区一特色,积极开展推动学生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。体、美、劳教育、第二课堂等充实非学科形式的教育内容,突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,避免因碎片化和非系统性的活动影响学生对社区教育、素质教育的体验感,来促进学生全人格培养的效果提升。

微信图片_20250621185426.jpg


微信图片_20250621185431.jpg


四、传统文化浸润,厚植社区人文底蕴

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,构建“传统节日+经典传承+地域文化”的社区文化脉络。结合云南多民族特点举办“民族文化节”,开展以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为主题的民族节目展演展示,学生自编自演民族歌舞,以少数民族同胞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,民族团结的氛围在校园中愈发浓厚。春节组织“写春联、迎新春”活动,中秋举办“社区茶话会”,端午开展“包粽子、忆屈原”民俗体验,让学生在仪式感中感受文化魅力。知书社区设立“书香驿站”,开展“共读经典”打卡活动,每月推荐《论语》《史记》等书目,配套举办“诗词大会”“书签设计大赛”;至善社区推出“师范生礼仪讲堂”,将传统拜师礼、谢师礼融入职业素养培养,形成“文化传承与专业成长结合”的特色路径。

微信图片_20250621185440.jpg


五、学生参与建设,激发文化内生动力

学校尊重学生文化主体地位,构建“学生策划—学生执行—学生共享”的自治模式。学校组织开展“我的社区我做主”社区设计大赛,各社区学生自主申报设计项目,学校组织评审后采纳实施;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非学科形式的课程体系打造,由学生团队自主设计“小课堂、微课程”社区课程,开发第二课堂选课系统,实现“文化从学生中来,到学生中去”的良性循环。智慧社区学生团队发起“变废为宝”环保DIY大赛,收集废旧材料制作艺术品,在社区公区展出;青创社区创业学生自主运营“社区直播间”,直播带货学生原创手工艺品;砺剑社区国防后备连策划“魔鬼训练周”,组织学生模拟野外生存、战术演练,形成“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”的文化生态。

微信图片_20250621185452.jpg


六、空间文化塑形,营造浸润式育人环境

学校注重社区物理空间的文化赋能,打造“一平米一文化”的浸润式场景。各学生社区全新打造“一站式”多功能共享活动中心,在公寓楼幢设置思政精品空间、共享学习空间、共享生活空间,党团活动室、爱心寝室、辅导员工作室、谈心谈话室等20余类空间。在社区设立“荣誉长廊”,展示学生竞赛获奖作品、志愿服务照片,在各空间设置“学霸笔记墙”,展示各专业优秀笔记;开辟“建筑大师名言墙”,激励学生追求专业卓越,“谈心谈话室”以暖色调装修,搭配学生原创书画作品,营造温馨氛围,让每一处空间都成为文化育人载体。

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加强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让社区从“生活聚居地”转变为“文化生长点”。学校将继续深化“五育融合”理念,推动社区文化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,培育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时代新人,让文化育人在社区真正“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”。

一审一校:周尊雄

二审二校:李如强

三审三校:者胜祥




Copyright 2023  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- 学生工作网  All rights reserved

昆明校区: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屯路296号   安宁校区:安宁市职教园区麒麟路17号   滇ICP备05007082号-1